非洲豬瘟介紹
臺中市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 啟動緊急防疫應變作為
發布日期:2025-10-22
農業部今(22)日表示,獸醫研究所通知,21日早上11:44接獲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簡稱臺中動保處)送檢梧棲區1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臺中動保處及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立即前往該場進行移動管制並預防性撲殺場內豬隻195頭,並督導業者完成場區清潔及消毒工作。
農業部說明,為防範疫情擴散,疑似案例場採預防性撲殺場內豬隻195頭、屍體掩埋及全面進行環境清潔與消毒,杜絕環境殘留病毒,並以案例場中心半徑3公里設立管制區,共計涵蓋2場養豬場(其中1場已停養),執行豬隻移動管制及調查,密切掌握豬隻健康情形,同時啟動疫情調查,以釐清可能原因。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10月21日晚上6時06分,農業部接獲獸醫所初步檢驗結果通知,隨即召開緊急應變相關措施會議,防檢署於晚上7時30分通知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會同防檢署臺中分署前往案例場,並對該場開立豬隻移動管制通知書,並於10月22日凌晨3時執行該場預防性撲殺作業。為確保各項防疫工作執行到位,防檢署今日邀集國內豬隻疾病專家及相關單位召開會議討論研擬防疫應變作為,並獲共識如下(以下內容請參考簡報):
(一) 農業部將於今日前往臺中成立前進應變所,並由杜文珍次長進駐。
(二) 公告自今日12時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視後續狀況延長)。
(三) 公告自今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
(四) 進行全國各肉品市場全面落實場內與運輸車清消作業。
(五) 禁運禁宰前已運出之豬隻進入肉品市場、屠宰場,活豬只進不出,並加強屠前屠後檢查。
(六) 啟動全國各縣市豬場防疫調查,掌握豬隻健康狀態。
(七) 進行產銷調節,穩定豬肉供應。
農業部將持續追蹤各項防疫處置進度,並以滾動式檢討及精進相關措施應變。農業部強調,非洲豬瘟為高度接觸性病毒,環境中具極強耐受力,但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請民眾不用恐慌,請各地方政府、畜牧團體、養豬業者及民眾務必提高警覺,落實場內生物安全措施,若發現場內飼養豬隻出現異常死亡或疑似動物傳染病,應立即向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通報,未依規定通報,最高可處新臺幣100萬元罰鍰,且撲殺的動物不予補償。
非洲豬瘟介紹
非洲豬瘟與豬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之惡性豬隻疫病,不同的是豬瘟是由 RNA 病毒的黃病毒科引起的疫病,而非洲豬瘟則是由 DNA 病毒的非洲豬瘟類病毒科所引起的一種疫病。
發病豬隻,特徵為發高熱及皮膚呈現紫斑點,全身內臟的出血,尤以淋巴結,腎臟和腸粘膜最明顯。病程分甚急、急、亞急與慢性等四種。
甚急性:發燒、突然死亡,無其他症狀。
急性:高燒、食慾尚有、死亡前食慾廢絕、呼吸快、精神不良、四肢、耳、皮膚發紺、嘔吐、下痢、死亡,為期 7 天。
亞急性:發燒, 3-4 星期。
慢性:病狀不明顯,持續數月。目前尚無藥物可供治療及疫苗施打。
病毒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豬舍 1 個月、糞便室溫 11 天。
該病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
本病屬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 簡稱 WOAH) 列為應通報疾病。
非洲豬瘟雖造成家豬及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能感染,但不會感染人,我國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隻,豬皮均蓋有檢查合格標誌供消費者辨識,消費者在市場購買豬肉時,只要注意選擇蓋有合格印的豬肉,食用安全無虞。
